小說心語——B.A.芭莉絲《關上門以後》




        偶然間看到這本小說,書名相當吸引我,足以誘發讀者無窮想像。主角是一對貌似完美的夫妻,丈夫傑克是為受虐婦女發聲的正義律師,瀟灑多金,並對妻子溫柔體貼。妻子葛蕾絲舉止優雅,充滿魅力,住在傑克為她精心設計的一幢洋房別墅中,宛如公主,備受呵護。

        故事從一場社區新住戶的拜訪聚會開始,含男女主人總共三對夫婦。新鄰居艾絲特不像其他初訪這幢房子的客人一般,絮絮叨叨稱讚不迭。她不相信完美,於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角色,對這對夫妻結婚多久、是否有小孩、是否有過其他婚姻等提出質疑。讀者也在這些對話中,逐漸了解葛蕾絲與傑克相遇的過程,以及葛蕾絲有個相差十七歲的唐氏症妹妹蜜莉。

        然而艾絲特的疑惑不過是個懸念,作者直到最後一刻才讓它發揮作用。中間過程,則是葛蕾絲與傑克諜對諜的生活實況。葛蕾絲直到與傑克結婚之後,才一步步發現傑克的真實面目——以虐待、嗅聞別人恐懼為樂的精神變態,同時也是冷血殺人魔。而比葛蕾絲更容易受驚嚇的蜜莉,才是他的終極目標。此時蜜莉在寄宿學校,等到十八歲成年之後,傑克便擁有充分理由,將其納為囊中物。為此,視妹妹為唯一家人的葛蕾絲,無論如何都必須放手一搏,改變現狀。

       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,作者善用現在/過去交錯敘述的手法,增添故事的懸疑與層次性。一個成年、有社會經驗的現代都會女性,如何可能受制於他人,生命受到脅迫的當口,卻不被旁人察覺?尤其小說出版於2016年,正是智慧型手機猖獗,個資取得輕而易舉的時代。然而作者透過葛蕾絲多次嘗試逃跑,卻一次次陷入傑克設計的陷阱,失敗後生活空間與隨身物品逐次被剝奪,使一切合理化。偌大的洋房,儲藏室卻是她真正的容身處,受懲罰時則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,沒有週期性、忘記提供食物成為日常。為結婚而辭掉工作、沒有社交。貌似擁有一切,實則一無所有。一切再合理不過,也是這本小說讓人讚嘆之處。

        除此之外,小說吸引人的關鍵,還在於對人性的掌握。可從三個面向分析:

        其一,完美的假象。故事開頭刻意營造完美,完美的丈夫,完美的房子,完美的生活,同時以傑克的同事夫妻檔亞當與黛安為對照組。黛安的稱羨、驚嘆、讚美,彷彿坐實了一切。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,都像黛安一樣,沉醉在別人營造的假象下。臉書上一張張燦笑曬恩愛的照片,出國旅行、出入高級餐廳享用下午茶,羨慕之餘也不忘按讚稱美一番,「好正喔」、「都不會老」、「太瘦了,羨慕……」,禮貌性社交一番,旋即拋諸腦後。說好聽是不願多探人隱私,然而這也正是傑克得以成功蒙騙所有人之故。說穿了,黛安的欽羨,源自於自己內心的缺陷,而非葛蕾絲本身。因此僅看到表象,而羨慕自己看到的。葛蕾絲最初也是如此。傑克風度翩翩,律師的職業,以及對蜜莉的接納,使她快速陷入熱戀。當他急著見葛蕾絲的父母,當蜜莉當伴娘受傷,以及結婚當晚傑克的失蹤,每一次出現不合理現象時,葛蕾絲的自我解釋,都證實常人習慣臣服於表象,不願深究問題根源。

        其次,恐懼是我們最大的敵人。傑克之所以能隻手遮天,控制葛蕾絲的一切,源於成功傳遞了他將傷害蜜莉的訊息。他先以莫莉(婚前送給葛蕾絲的拉不拉多幼犬)的下場作為警示,並不時以紅色房間(預計關押蜜莉的地下室)作為要脅。他享受看著葛蕾絲如困獸之鬥,以此為樂。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可惡的人嗎?有,只是程度差別罷了。例如有些人明明自己是橫刀奪愛的一方,卻威脅將另一伴劈腿的事實公諸於世,從對方眼中的恐懼,換取愛情的忠貞。更甚者,我身邊有個活生生的實例。男主角恰好也學法律,成熟穩重,因緣際會認識天真的女大生,監控手機、電腦、簽本票、精神恐嚇,不對等的同居關係長達半年多,直到女大生瀕臨崩潰,在友人陪同下報警,但最終仍以證據不足不起訴。臺灣社會對於兩性關係的教育太少了,也從未告訴被害者該如何自保,於是恐懼成為加害者最好的保護傘。撇開兩性關係,許多時候,我們常常被自己的恐懼綑綁,因噎廢食、杯弓蛇影,莫不然哉。

        其三,相信自己的直覺。小說最後葛蕾絲之所以能翻轉命運,蜜莉堪稱最大功臣。傑克低估了蜜莉的智商,以為蜜莉不曾看穿他的假面具,實則天真之人最為敏銳。艾絲特亦然,她是全書我最欣賞的角色。睿智而內斂,她故意遺忘、重覆數次自己的手機號碼,她仔細聆聽捕捉傑克的語病,不相信完美的直覺,終於在最後關頭發揮了作用。然而遺憾的是,現實生活中人往往只在意表象,輕易地讓恐懼佔據心靈,而忽略自己的直覺。明心見性,也許是小說以正言若反的方式,向我們傳遞的訊息。


        小說書底寫著:「有時候,完美的婚姻,就是完美的謊言。」看完這本書,由衷地對Ray的不完美充滿了感激XD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巧克力囊腫抽吸手術(三):手術後及異位寧

巧克力囊腫抽吸手術(二):手術全記錄

巧克力囊腫抽吸手術(一):我的疼痛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