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道聽塗說|分享祕密也可能折損友誼

圖片
  那天,學員A分享了一則這樣的故事。 唸研究所的時候,A在系辦工讀,認識許多學長姐。某天因為一個專案需要補足資料,那些資料在學長B手上,而B正好請假。B比同屆同學年長一些,已結婚,那幾天正好請假到醫院陪太太生產。A從系辦助教那兒聽說小孩已經出生了,決定撥個電話道喜,順便請教專案資料的問題。 圖片來源:網路 電話響了許久,接通後學長B第一句話是「我在忙」,語氣混合著焦慮與不耐。措手不及的A連恭喜都忘了說,趕緊把專案問題解決就掛了電話。之後B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,許多會議都缺席。A默默覺得奇怪,但沒有多想。 約莫一年之後,A離開系辦工讀,在校外找到實習的機會。因緣際會學長B也在那裡工作,B很熱心地傳授工作經驗,兩人逐漸熟稔,話題從工作聊到私領域。學長問:「妳真的想知道那時候發生什麼事嗎?妳想知道我就告訴妳,但妳必須保密。」原來,學長的小孩剛出生的時候,五官臟器並不完整,少了一顆眼球,心臟發育不完全,還有一些疾病。然而這些產前那麼多次產檢,醫師都沒有發現,新手爸媽的震驚與心碎可想而知。 當時才二十來歲的A,單身且涉世未深,乍聽這個消息,震驚的程度不比學長B低。據她回憶,為了信守保密的承諾,她沒辦法告訴工作圈的友人,然而那股鬱悶憂傷的心情卻一直縈繞心頭,想像力豐富的她甚至因為夢到殘缺的寶寶而嚇醒。在一次返鄉與家人聊天的時候,她告訴了母親。母親臆測大概是懷孕時吃了中藥。有人可以述說的感覺好多了,但其實只是表層,內心深處她的恐懼又多了一些,從「即使產檢寶寶可能還是會畸形」,到「不能亂吃中藥否則寶寶會畸形」。 圖片來源:網路 隨著時間流逝,學長的小孩經過多次手術已成功活了下來,A在一次公司的大型活動中見到已五、六歲的孩子,戴著眼鏡、活潑好動,看不出異樣。然而A的心理創傷一直沒有平復,幾年後結婚,懷孕時,過去無形的擔憂瞬間成為有形的風險,懷孕前三個月她一直戰戰兢兢,悲喜無限放大。寶寶出生後問醫生的第一個問題是「寶寶有眼睛嗎?」直到確認四肢健全,才如釋重負,解除了過去近十年的枷鎖。 回想這段往事,A語重心長地表示,有些友誼建立在交換秘密上,但秘密也可能毀了一段友誼。尤其當秘密超過聆聽者可以承擔的心理重量,對雙方都極其危險。就敘述者而言,分享的對象說不出得體的話語,敘述者無法獲得預期的回饋,(掏心掏肺,怎麼可以沒有相應等值的東西填補進來),心裡悶得慌,難以排遣,可能因此怪罪聆聽...

【詩新瘋】九日龍山飲

          李白有一首五言絕句小詩,在他的眾多名作中相對不起眼,然而筆調灑脫,情韻雋永,我個人很喜歡。 〈九日龍山飲〉 李白 九日龍山飲,黃花笑逐臣。醉看風落帽,舞愛月留人。         詩中引用孟嘉落帽的典故,出自《晉書‧孟嘉傳》:「後為征西桓溫參軍,溫甚重之。九月九日,溫燕龍山,僚佐畢集。時佐吏並著戎服,有風至,吹嘉帽墮落,嘉不之覺。溫使左右勿言,欲觀其舉止。嘉良久如廁,溫令取還之,命孫盛作文嘲嘉,著嘉坐處。嘉還見,即答之,其文甚美,四坐嗟歎。」         孟嘉為東晉名士。征西大將軍桓溫擔任江州刺史的時候,命孟嘉為參軍。那年九九重陽節,桓溫在龍山設宴款待群僚,所有官員都穿戴整齊。突然一陣風將孟嘉的帽子吹落了,按理帽子掉了有失禮儀,然醉酒的孟嘉並未察覺。桓溫有意觀察孟嘉的反應,暗示身邊的人別提醒他。後來孟嘉離席如廁,桓溫命人將帽子取回還給孟嘉,並讓孫盛寫個文章奚落他(感覺很像霸凌?),壓在帽子下方。孟嘉回來後,得知這一切,才思敏捷地回了一篇文章,為自己的落帽失儀辯護,舉止從容,文采斐然,滿座為之傾倒。         孟嘉,就是鼎鼎大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外祖父。         三百多年後,李白同樣在重陽節登龍山飲酒。此時他因加入永王璘的陣營,在其中擔任幕僚,永王兵敗後被貶到夜郎(後遇赦放還),因此自稱逐臣。他說,隨風搖曳的黃花,大概在嘲笑我的醉態吧。無妨,不如仿效東晉名士風流,與憐惜我的明月共舞,享受這美好當下。這一刻,太白的形象與醉酒落帽的孟嘉重疊,灑脫自如的情態也因此長存於後人心中。         短短四句20字,點出時間、地點、事件。這時候李白年事已高,卻沒有政治事功,與他嚮往的功成身退相去甚遠,然而現實的挫折並不阻礙他享受自然,賞愛花月(而且硬要說是月亮留他)。即使寂寞失意,也要以灑脫飛揚的姿態包裝。這是李白詩歌常見的手法,也是他的作品情感蘊藉,層次豐富,值得千古傳誦的魅力所在。

這種痛,一生經歷一次就好:剖腹產全紀錄

圖片
          懷孕之前,我有巧克力囊腫及子宮肌瘤,懷孕後囊腫逐漸萎縮,但肌瘤同步得到提供給寶寶的營養,也跟著長大,從2公分一路擴大到6公分。不僅壓縮寶寶的活動空間,且佔據子宮頸口,因此即使寶寶胎位正常,還是必須剖腹產。約莫34週時,我們排定了剖腹產的日期。         時序進入立夏,挺著38週肚子輾轉難眠。夜裡腹痛感越來越強烈,如同生理期般絞痛,一陣一陣。忍耐了一會兒,突然一個念頭衝到洗手間,落紅了。怎麼這麼快?距離預計的剖腹產時間還有一週,該去醫院嗎?上網查了資料,沒有規律性陣痛,去了也會被退貨。雖然當時已經開始斷斷續續宮縮,但確實還不算規律,就這麼熬著到天亮。         剛好當天下午安排了最後一次產檢,醫師照了超音波,發現胎頭已經降到骨盆腔,位子非常低,寶寶隨時都可能出生。能否等到預定的剖腹產時間,醫師也說不準,只能開安胎藥給我,嘗試減緩宮縮,一切靜觀其變。         回到家後,每天傍晚固定的遛狗行程,也被Ray禁止了。只能躺在沙發上滑手機,摸摸貓兒,跟寶寶說說話,希望她可以再等一週。然而,夜裡凌晨一點多又被痛醒,這次的疼痛已不像生理期的絞痛,轉為抽痛,像一股電流,從骨盆腔一路竄升到腰際,由弱轉強,即使猛抓床欄,大口呼吸,仍是難以忍受。 陣痛像浪潮一般,來襲時波濤洶湧,讓你無處可躲,陣痛過後又彷彿雨過天晴,以為最糟的已經過去。我就這樣一次次欺騙自己,沒事的,沒事的。但也逐漸意識到這痛法已異於昨日,恐怕已從假性宮縮轉為真正宮縮了。 此時Ray打開app幫我測量,發現陣痛的時間不僅開始規律,且逐漸縮短,從10分鐘一次,慢慢縮到8分鐘一次。「之後只會越來越痛,不會停止了」,「再拖下去羊水就破了」,Ray這麼說著。當下我們便決定去掛急診,時間是凌晨4點多。          出門前,坐在椅子上抓著扶手等候宮縮痛退潮,平息後睜開雙眼, 正好對上貓兒妮妮澄澈的眼眸,望向我的靈魂深處,末後無聲地磨蹭我的小腿。她在幫我加油,她什麼都懂,那一瞬間覺得被療癒了。         抵達急診室,以為會先接受PC...

棕棕★浪浪的故事

圖片
          棕棕,也有人稱他嘎逼,在我眼裡是一隻特別的浪浪。肥潤的身驅,配上一雙呆萌的眼神,無論見到誰都搖尾巴,十足親人又親狗,很難想像他怎會走上流浪之路。         棕棕跟大白的活動空間基本重疊,也有同樣的愛媽餵養,但兩狗明顯屬於不同的社交圈。大白身邊固定有兩隻小黑囉囉(而且是母狗,常在草坪玩著你推我倒的遊戲,好不恩愛),而棕棕,則總是跟著一位流浪漢。         流浪漢有著與棕棕一樣的渾圓身型,頂著一頭中長白髮,看不出年紀。我居住的社區與對面的大公園都是他常駐之地。據說他曾經是醫院的清潔工,因故被解聘,之後就成為這附近的幽靈人口。社區居民見怪不怪,不會刻意驅趕,甚至常看到他進便利商店覓食,或在公園抽菸。他靠什麼獲得餐食與香菸?也許有人接濟,我沒親眼見過,只見過一位中年婦女幾次與他談話。正確來說是中年婦女單方面對著他說話,在人來人往的公車站前絮絮叨叨,聽不清內容,但流浪漢從沒開口說過話(據說他不太能使用語言)。當然,他沒有戴口罩。          流浪漢的行囊只有一個布包,上頭蓋著一件外套,平日就放在公園兒童遊樂設施旁的台階。 白天他走到社區活動時,不會刻意攜帶行囊,只有棕棕跟著。停下來吃東西時,棕棕會坐在五步之遙等候,或對著他搖搖尾巴,彷彿在說「嘿,我在這兒」。夜裡,大多時候流浪漢會睡在公園的兒童滑梯遊戲屋,棕棕則在外頭守護,一旦有人靠近,便吠叫示警。         就是這份忠誠,吸引我的注意。          原先在流浪漢身邊,除了棕棕還有一隻黑狗。年初的時候走了。現在只剩下棕棕,不離不棄。         棕棕很親人,願意讓我摸,也會對著小七搖尾巴(雖然小七對他沒興趣)。 公園裡有許多人對棕棕都很友善,想要被收編非常容易。但他就是跟著流浪漢。不為討吃,不為討摸,純粹陪伴。 每天遛小七時我們都會照面, 流浪漢總是自顧自的發呆,幾年來不曾見他餵食過棕棕,更別提摸頭或其他互動。 然而棕棕就是不離不棄,眼神篤定而愉悅。   ...

轉念: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

圖片
  小七是我2020年撿到的狗。 性格溫順,不吠叫不咬人,是多數人對小七的共同印象。其實這也是惠比特這種品種狗的特質,是相當適合居家飼養的寵物(雖然在我撿到他之前並不知道)。 但是,其實小七有很多堅持,以及常人難以理解的地雷。例如本來很喜歡嗅聞運動的公園,某天突然不願再踏入,無論我們怎麼死命拉他,走到某個區域,他就釘住,像雕像一樣釘住,或直接往反方向暴衝。我們都戲稱那兒有個無形的結界,只有小七看得到。又比如,帶他到郊區步道健行,或綠草如茵的寵物餐廳,原本一切都好好的,突然天邊一聲爆竹或哨子聲,整隻狗竄得不見人影。即使平日在家,用餐時間到,無論今天準備了雞牛羊或豬肉,都要看他大爺的心情,決定吃或不吃。當然,某些零食對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,但看到從市場精心採買的各式肉類不被領情,不免覺得桑心。 「七」心難測,說實話,他比家裡的另外兩隻貓難伺候多了。 「這些狀況很困擾你嗎?」 「有一點,因為我想像中的美好藍圖,是可以帶小七去遊山玩水,就像在國外常看到有人帶狗爬山,不需要牽繩,坐車也很穩定,還可以叼著樹枝在水中游泳。」 「 那如果妳不這麼想,會怎麼樣? 」 最後這句話,我反覆咀嚼了不下十次,整個人像當機一樣,一直重覆喃喃念著。問話的人,是位亦師亦友的心理諮商師。 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原來我一直被自己的想法框限住,以為養狗就應該怎樣怎樣,因為有個既定的思考框架,於是對於超出預期的狀況不自覺排斥,產生煩惱。但是愛一個人(或狗),不是該接納他原本的模樣嗎?這真是當頭棒喝,原來問題出在我身上,與小七一點關係都沒有。 豁然開朗之後,開始能幽默面對小七的反常行為,尋常的小日子也因此增添許多趣味。那次的對話,發生在一年前一場進修課程上,這思維翻轉對我的影響相當大,2021年下半年至今,我的工作獲得了升遷,在人際互動上更為彈性,心靈富足心情愉快後, 寶寶 就來報到了 。 一句話、一個念頭的翻轉,獲得一連串的禮物。除了感恩,也想分享給其他人。當你正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煩惱時,請試著反問自己: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

《轉變之書》摘要與心得:接納結束,才能重新開始

圖片
      《轉變之書:結束,是重生的起點》這本書,放在家裡的書架上許久,始終不曾動過。前陣子開始執行斷捨離,整理書櫃時覺得很符合自己目前的狀態,翻閱後便欲罷不能。 這本書適合哪些人?         《轉變之書》最早完成於1980年代,2004年作者威廉‧布瑞奇博士(William Bridges, PhD)重新大幅修改內容,再經過他的妻子兼事業夥伴蘇珊‧布瑞奇( Susan Bridges)重新編審,成為今日所見的最新版本。 這本書非常適合生活中正面臨重大轉變的人閱讀, 例如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、轉換職場、新婚夫妻、新手爸媽、離婚、搬家、親人或寵物離世、退休, 甚至是身處環境劇變如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,都非常受用。 這本書在說甚麼?        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ransitions: Making Sense of Life’s Changes, 由書名可知作者想要強調的是過渡階段,一種心理層面的安頓。在新版的序文中,作者提到很多人都把「改變」與「轉變」混為一談,以為兩者意思相同,其實不然。改變指的是像搬家、換工作、孩子出生、親人離世等外在身分或環境的變化。而 轉變則指內在心理轉化。「轉變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,而是你為了適應生命中發生的外在變化、所進行的心理調整,包括確定未來前進的方向,以及重新自我定位。」         如果只是改變而沒有轉變,例如剛畢業的高中生,離開家裡到外縣市讀大學,但心態並沒有真正成長,面對全新的環境、科系及同學,仍用舊有的模式應對,於是在時間管理、課業學習、人際關係等面向,陸續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。在我們身邊,甚至我們自己也可能都是如此:18歲法定成年,但內心仍然是個孩子;22歲大學畢業、找工作、結婚生子、邁入中年,最後進入老年。 每一個身分轉換的當下,如果只有外在改變,缺乏內在自省,很可能一輩子都陷在過往模式,重複同樣的錯誤。唯有打心底決定迎接新人生,接受即將到來的考驗與挑戰,才能帶來有意義的「轉變」。         作者威廉‧布瑞奇博士(William Bridges)出身哈佛、哥倫比亞等名校,曾當過英國文學教授,也是美國知名的心靈導師。在這本...

大白★浪浪的故事

圖片
      小七時常蹓躂的公園,有隻白色的流浪狗,長年盤踞此處,大家都喚他大白。大白儼然公園地頭蛇,身邊不時跟著一兩隻小黑囉囉,對每個到公園玩耍的狗兒嗅聞,進行嚴格盤查。可能同為公狗的關係,小七與大白不對盤,屢次被兇,甚至被追趕。久了小七看到他自動敬而遠之,身為小七媽自然對大白也沒什麼好印象。     然而隨著見面的次數增加,雙方逐漸熟悉彼此的存在,大白會用他淺色偏藍的眼珠子盯著我瞧,我也會在大公園裡目光逡巡,尋找他的身影,「大白又開始巡邏了」、「大白好像瘦了,有點老態」、「今天愛媽餵食大白了嗎⋯⋯」。只要不欺負小七,我倒挺喜歡在公園看到大白與他的囉囉們,就好像習慣社區裡有保全一樣。     某天傍晚在公園散步,正想著好幾天沒看到大白,忽然遠遠望見一團白色毛茸茸的傢伙,大字形斜躺在廣場階梯正中央,映著晚霞,乘著微風,忘我地熟睡著。無視一旁來來往往運動的遊客,完美演繹了以蒼穹為廬、大地為床,青天明月相伴的快意生活。這需要多麼廣闊無畏的胸襟才辦得到?細想大白的狗生,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,坐擁上千坪公園別墅,又不用付房租,每天有吃有玩又好睡,日子平淡而富足,稱他為全世界最富有的狗兒也不為過。     別說小七膽小敏感辦不到,我自己也沒有露宿街頭的勇氣,大白能有這樣的成就與境界,誰說不值得尊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