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2的文章

棕棕★浪浪的故事

圖片
          棕棕,也有人稱他嘎逼,在我眼裡是一隻特別的浪浪。肥潤的身驅,配上一雙呆萌的眼神,無論見到誰都搖尾巴,十足親人又親狗,很難想像他怎會走上流浪之路。         棕棕跟大白的活動空間基本重疊,也有同樣的愛媽餵養,但兩狗明顯屬於不同的社交圈。大白身邊固定有兩隻小黑囉囉(而且是母狗,常在草坪玩著你推我倒的遊戲,好不恩愛),而棕棕,則總是跟著一位流浪漢。         流浪漢有著與棕棕一樣的渾圓身型,頂著一頭中長白髮,看不出年紀。我居住的社區與對面的大公園都是他常駐之地。據說他曾經是醫院的清潔工,因故被解聘,之後就成為這附近的幽靈人口。社區居民見怪不怪,不會刻意驅趕,甚至常看到他進便利商店覓食,或在公園抽菸。他靠什麼獲得餐食與香菸?也許有人接濟,我沒親眼見過,只見過一位中年婦女幾次與他談話。正確來說是中年婦女單方面對著他說話,在人來人往的公車站前絮絮叨叨,聽不清內容,但流浪漢從沒開口說過話(據說他不太能使用語言)。當然,他沒有戴口罩。          流浪漢的行囊只有一個布包,上頭蓋著一件外套,平日就放在公園兒童遊樂設施旁的台階。 白天他走到社區活動時,不會刻意攜帶行囊,只有棕棕跟著。停下來吃東西時,棕棕會坐在五步之遙等候,或對著他搖搖尾巴,彷彿在說「嘿,我在這兒」。夜裡,大多時候流浪漢會睡在公園的兒童滑梯遊戲屋,棕棕則在外頭守護,一旦有人靠近,便吠叫示警。         就是這份忠誠,吸引我的注意。          原先在流浪漢身邊,除了棕棕還有一隻黑狗。年初的時候走了。現在只剩下棕棕,不離不棄。         棕棕很親人,願意讓我摸,也會對著小七搖尾巴(雖然小七對他沒興趣)。 公園裡有許多人對棕棕都很友善,想要被收編非常容易。但他就是跟著流浪漢。不為討吃,不為討摸,純粹陪伴。 每天遛小七時我們都會照面, 流浪漢總是自顧自的發呆,幾年來不曾見他餵食過棕棕,更別提摸頭或其他互動。 然而棕棕就是不離不棄,眼神篤定而愉悅。         一開始我不懂,從人類的角度看,棕棕可以有更好的選擇。後來才發現棕棕其實很聰明。對狗狗來說,他們要的只是陪伴,但人類要工作、要讀書、要社交,每天讓寵物等待的時間遠比陪伴來得多。流浪漢剛好相反,唯一能給的就是陪伴。這麼想就能理解,跟著他的棕棕,多麼幸福啊。

轉念: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

圖片
  小七是我2020年撿到的狗。 性格溫順,不吠叫不咬人,是多數人對小七的共同印象。其實這也是惠比特這種品種狗的特質,是相當適合居家飼養的寵物(雖然在我撿到他之前並不知道)。 但是,其實小七有很多堅持,以及常人難以理解的地雷。例如本來很喜歡嗅聞運動的公園,某天突然不願再踏入,無論我們怎麼死命拉他,走到某個區域,他就釘住,像雕像一樣釘住,或直接往反方向暴衝。我們都戲稱那兒有個無形的結界,只有小七看得到。又比如,帶他到郊區步道健行,或綠草如茵的寵物餐廳,原本一切都好好的,突然天邊一聲爆竹或哨子聲,整隻狗竄得不見人影。即使平日在家,用餐時間到,無論今天準備了雞牛羊或豬肉,都要看他大爺的心情,決定吃或不吃。當然,某些零食對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,但看到從市場精心採買的各式肉類不被領情,不免覺得桑心。 「七」心難測,說實話,他比家裡的另外兩隻貓難伺候多了。 「這些狀況很困擾你嗎?」 「有一點,因為我想像中的美好藍圖,是可以帶小七去遊山玩水,就像在國外常看到有人帶狗爬山,不需要牽繩,坐車也很穩定,還可以叼著樹枝在水中游泳。」 「 那如果妳不這麼想,會怎麼樣? 」 最後這句話,我反覆咀嚼了不下十次,整個人像當機一樣,一直重覆喃喃念著。問話的人,是位亦師亦友的心理諮商師。 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原來我一直被自己的想法框限住,以為養狗就應該怎樣怎樣,因為有個既定的思考框架,於是對於超出預期的狀況不自覺排斥,產生煩惱。但是愛一個人(或狗),不是該接納他原本的模樣嗎?這真是當頭棒喝,原來問題出在我身上,與小七一點關係都沒有。 豁然開朗之後,開始能幽默面對小七的反常行為,尋常的小日子也因此增添許多趣味。那次的對話,發生在一年前一場進修課程上,這思維翻轉對我的影響相當大,2021年下半年至今,我的工作獲得了升遷,在人際互動上更為彈性,心靈富足心情愉快後, 寶寶 就來報到了 。 一句話、一個念頭的翻轉,獲得一連串的禮物。除了感恩,也想分享給其他人。當你正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煩惱時,請試著反問自己:如果不這麼想會怎麼樣?

《轉變之書》摘要與心得:接納結束,才能重新開始

圖片
      《轉變之書:結束,是重生的起點》這本書,放在家裡的書架上許久,始終不曾動過。前陣子開始執行斷捨離,整理書櫃時覺得很符合自己目前的狀態,翻閱後便欲罷不能。 這本書適合哪些人?         《轉變之書》最早完成於1980年代,2004年作者威廉‧布瑞奇博士(William Bridges, PhD)重新大幅修改內容,再經過他的妻子兼事業夥伴蘇珊‧布瑞奇( Susan Bridges)重新編審,成為今日所見的最新版本。 這本書非常適合生活中正面臨重大轉變的人閱讀, 例如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、轉換職場、新婚夫妻、新手爸媽、離婚、搬家、親人或寵物離世、退休, 甚至是身處環境劇變如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,都非常受用。 這本書在說甚麼?        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ransitions: Making Sense of Life’s Changes, 由書名可知作者想要強調的是過渡階段,一種心理層面的安頓。在新版的序文中,作者提到很多人都把「改變」與「轉變」混為一談,以為兩者意思相同,其實不然。改變指的是像搬家、換工作、孩子出生、親人離世等外在身分或環境的變化。而 轉變則指內在心理轉化。「轉變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,而是你為了適應生命中發生的外在變化、所進行的心理調整,包括確定未來前進的方向,以及重新自我定位。」         如果只是改變而沒有轉變,例如剛畢業的高中生,離開家裡到外縣市讀大學,但心態並沒有真正成長,面對全新的環境、科系及同學,仍用舊有的模式應對,於是在時間管理、課業學習、人際關係等面向,陸續出現適應不良的狀況。在我們身邊,甚至我們自己也可能都是如此:18歲法定成年,但內心仍然是個孩子;22歲大學畢業、找工作、結婚生子、邁入中年,最後進入老年。 每一個身分轉換的當下,如果只有外在改變,缺乏內在自省,很可能一輩子都陷在過往模式,重複同樣的錯誤。唯有打心底決定迎接新人生,接受即將到來的考驗與挑戰,才能帶來有意義的「轉變」。         作者威廉‧布瑞奇博士(William Bridges)出身哈佛、哥倫比亞等名校,曾當過英國文學教授,也是美國知名的心靈導師。在這本書中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,他發現絕大多數的勵志書籍中,都會告訴讀者要為未來做好準備、未雨綢繆,但是不曾提及「轉變」的三個階段,也沒有說明面對外在環境改變所引發的內在轉變究竟該如何因應。事實

大白★浪浪的故事

圖片
      小七時常蹓躂的公園,有隻白色的流浪狗,長年盤踞此處,大家都喚他大白。大白儼然公園地頭蛇,身邊不時跟著一兩隻小黑囉囉,對每個到公園玩耍的狗兒嗅聞,進行嚴格盤查。可能同為公狗的關係,小七與大白不對盤,屢次被兇,甚至被追趕。久了小七看到他自動敬而遠之,身為小七媽自然對大白也沒什麼好印象。     然而隨著見面的次數增加,雙方逐漸熟悉彼此的存在,大白會用他淺色偏藍的眼珠子盯著我瞧,我也會在大公園裡目光逡巡,尋找他的身影,「大白又開始巡邏了」、「大白好像瘦了,有點老態」、「今天愛媽餵食大白了嗎⋯⋯」。只要不欺負小七,我倒挺喜歡在公園看到大白與他的囉囉們,就好像習慣社區裡有保全一樣。     某天傍晚在公園散步,正想著好幾天沒看到大白,忽然遠遠望見一團白色毛茸茸的傢伙,大字形斜躺在廣場階梯正中央,映著晚霞,乘著微風,忘我地熟睡著。無視一旁來來往往運動的遊客,完美演繹了以蒼穹為廬、大地為床,青天明月相伴的快意生活。這需要多麼廣闊無畏的胸襟才辦得到?細想大白的狗生,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,坐擁上千坪公園別墅,又不用付房租,每天有吃有玩又好睡,日子平淡而富足,稱他為全世界最富有的狗兒也不為過。     別說小七膽小敏感辦不到,我自己也沒有露宿街頭的勇氣,大白能有這樣的成就與境界,誰說不值得尊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