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1的文章

【古詩新解】不惜歌者苦,但傷知音稀

圖片
     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,熬夜整個禮拜為客戶做出完全符合對方需求的設計,卻被嫌得一文不值?或是在工作團隊中接下眾人推諉的任務,以為至少能換得一聲稱讚或感激,老闆卻完全不領情?下班後面對家人,或與朋友聚餐時,想把堵在胸口一整天的不平之氣宣洩一下,話題不知為何就是牛頭不對馬嘴,怎麼都說不進心坎去?     無效的溝通更讓人心累。也許你會想,只是想要有個願意傾聽,接住並理解當下情緒的對象,為何這麼難?確實很難,但有這樣感受的你一點也不孤單。 這種對知音的渴求,以及知音難尋的感慨,是古典文學裡相當常見的主題。 著名的伯牙鼓琴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春秋時期的伯牙很擅長彈琴,而鍾子期則善於聆聽,他能聽出伯牙彈奏時內心想傳達的心聲。鍾子期過世後,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這樣的知音,於是「破琴絕弦,終身不復鼓。」     金庸武俠小說《笑傲江湖》也出現類似的情節,衡山派劉正風擅吹蕭,與七絃琴高手曲洋一見如故,琴瑟相合,卻因曲洋是魔教中人而引來殺身之禍。當武林各派高手詰問劉正風何以與魔教往來時,他表示:「言語文字可以撒謊作偽,琴簫之音卻是心聲,萬萬裝不得假。小弟和曲大哥相交,以琴簫唱和,心意互通。小弟願意以全副身家性命擔保,曲大哥是魔教中人,卻無一點一毫魔教的邪惡之氣。」然而篤信正邪不兩立的世俗之人豈能理解?於是衍生一連串的腥風血雨。這故事的原型自然緣於伯牙鼓琴。     在古典詩中,有許多渴望被聆聽的作品,都是沿用伯牙絕弦的典故。舉相傳為東漢末年文人所作的〈古詩十九首〉其中一首為例:     西北有高樓,上與浮雲齊。交疏結綺窗,阿閣三重階。上有絃歌聲,音響一何悲!誰能爲此曲?無乃杞梁妻。清商隨風發,中曲正徘徊。一彈再三歎,慷慨有餘哀。不惜歌者苦,但傷知音稀。願為雙鴻鵠,奮翅起高飛。     這首詩大意是說,一位書生有天朝著洛陽城的西北邊信步而行,意外發現一棟高聳的建築物。古時候的建築以平房居多,突然出現一幢樓層高、裝潢講究的建築,這書生不禁多看兩眼。他注意到這房子不僅挑高,而且窗戶都裝飾著玲瓏精緻的雕花,主樓四面有遮雨的檐廊,與舊城區那些低矮泥磚儼然天壤之別。     就在這時候,書生聽到了從高樓上傳來的歌聲,有個女子正一邊彈奏著弦樂器,一邊唱歌。歌聲極其哀傷,觸動了書生的心弦。他不禁發出疑問,怎會有人唱得如此哀戚,難不成歌者是杞梁的妻子嗎?「誰能爲此曲?無乃杞梁妻」,這裡用了當時